“同理,红烧肉也是如此,这些动物脂肪和蛋白,在经过高温处理过后,会比较容易产生杂环胺。而与我们常说的高温烹调方法如油煎、烧烤相比,炖煮相对温和一些,其可能产生的杂环胺也会相对少一些。”郑树专家认为,炖煮的火候大小、时间长短,也都有所影响,可惜的是,目前尚没有详细的实验数据支撑。
有资料显示,当温度小于200℃时,杂环胺的量就很少,可从200℃升至300℃时,杂环胺的生成量可增加5倍。而在200℃高温时,杂环胺主要在前5分钟形成,但其中前2分钟产生的量也比较少,之后5—10分钟内杂环胺的形成速度减慢,再进一步延长烹调时间,则杂环胺的生成量不再明显增加。
另外,食品中的水分是杂环胺形成的抑制因素。也就是说,加热温度越低、水分含量越多的食物,产生的杂环胺越少。因此,使用炖、焖、煨、煮及微波炉烹调等温度较低、水分较多的烹调方法,所产生杂环胺的数量要小得多。
© Copyright 2011 厨艺好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00068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