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其气肃降下行,通调水道。肺气虚证在其病机演化过程中常伴见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由于肺气虚弱,卫阳不足,卫外不固,则易感受外邪而见头痛鼻塞,周身酸楚,恶寒畏风,发热咳嗽,咳痰稀白等风寒外束,肺气不宣之证。二是由于肺气虚弱,肃降失职,水道不利,以致水湿、痰浊留滞不行,而致胸闷咳嗽,呕吐痰涎,色白清稀,水肿,小便不利,心悸气短等水饮内停之证。三是由于肺气虚弱,久病耗损,或误汗过汗,而致面色白光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喘促不止,呼吸断续,甚则晕厥,脉虚弱散乱等气脱危证。疾病至此,急当益气固脱,可用独参汤,急煎频服。
本证通常应与“肺阳虚证”、“肺气阴两虚证”、“心肺气虚证”、“脾肺气虚证”、“肾不纳气证”相鉴别。
肺阳虚证与肺气虚证气属阳,肺阳虚证与肺气虚证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上有一定联系,但也有明显区别。一般讲,肺阳虚证是指肺脏虚寒证而言,是由于肺气虚弱,阴寒内生而成。阳虚不能温煦,故形寒肢冷。阳虚不能布津,则水不化气,故咳吐涎沫,质地清稀而量多,其背寒如掌大,舌质胖淡而水滑。肺脏虚寒,故脉虚弱而迟缓,或见迟弦。肺气虚证多由秉赋不足,或积劳内伤,久病耗损,肺气虚弱而成,是肺气功能减弱,尚未达到阳虚而阴寒内生阶段,临床以喘咳气短,声音低怯,自汗畏风,容易感冒,面白神疲为主证。肺阳虚证除有神疲乏力、头晕气短、小便频数等气虚表现外,尚有形寒肢冷,背寒,咳吐涎沫,质清稀量多,脉迟弦等肺脏虚寒见症。肺阳虚证内寒之象明显,肺气虚证虚寒之象不明显,以此可资鉴别。
© Copyright 2011 厨艺好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00068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