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食材 百科 资讯 运动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健康 > 皮肤性病 > 正文

黄芪治疗荨麻疹机制的实验研究

黄芪治疗荨麻疹机制的实验研究

3讨论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的水肿反应,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一次,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荨麻疹的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故很难达到病因治疗。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疗效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充分肯定,但目前文献报道大多限于临床经验的总结,而在机制阐述方面尚需进一步发展。本实验通过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证明黄芪对荨麻疹有抑制作用。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主要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机制多为i型超敏反应。i型超敏反应的基本机制为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即可诱导b细胞产生ige抗体,ige抗体与mc或(和)嗜碱粒细胞等靶细胞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与已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ge发生特异性桥连,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化学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非免疫机制是一些物质促使补体激活或直接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介质。最近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该机制还可能涉及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无论免疫因素或非免疫因素,肥大细胞是荨麻疹发病的中心环节。故通过修饰肥大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是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史目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研究热点之一。酮替芬是临床上公认的介质释放抑制剂,能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以酮替芬作为阳性对照组,通过大鼠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实验发现黄芪可明显减少由卵蛋白被动致敏的大鼠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所用计量的作用效果较酮替芬弱。本实验论证了黄芪具有稳定肥大细胞的作用,可以通过减少被动致敏的肥大细胞脱颗粒而发挥i型超敏反应的作用。

综上所述,黄芪治疗荨麻疹的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上一页45下一页>
麻疹 荨麻疹 黄芪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厨艺好首页

© Copyright 2011 厨艺好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00068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