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心律失常在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过,只不过它在有的人身上表现很轻,有的表现很重。有的持续时间短,有的持续时间长。有的偶尔发生,有的经常发生。一般情况下,症状轻、持续时间短、偶尔发生的,对健康影响不大甚至毫无影响。但若症状重、持续时间长、经常发生,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正常心脏如果受到寒冷、疲劳、喝浓茶、吸烟、饮酒、情绪激动等刺激,常可出现心律失常。严重高血压、低血钙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室内传导阻滞,导致心脏骤停。心脏功能不太好的中老年朋友遇寒流或大风雨雪天气需采取防护措施,以增加心脏抵御寒冷刺激的能力,对于保护心脏功能和减少心脏疾病大有益处。以下一些事项要特别注意。
出门注意保暖。遭遇突然的寒冷刺激会诱发心律失常,因此患者外出时,家属应提醒他们注意保暖,尤其要重视手部、头部和面部的保暖。平时最好密切关注当地的气候变化,大风降温天气尽量少让患者出门。
避免冷热刺激。心律失常患者受突然的冷热刺激后易发病,因此洗澡时水温不必过热,调到比体温略高一点,大约37°、c—41°、c即可。洗澡时间也不要过长,不要超过二十分钟,否则易引起心脑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造成猝死。
运动量力而行。家属应提醒心律失常患者在运动时量力而行,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都要循序渐进,以舒缓轻松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为宜。有严重心律失常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则需卧床休息,不宜进行锻炼。上午6—11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被称为“魔鬼时间”。下午4—6时是人体精神、体力、心肺功能最佳的时间,可在这一时段进行运动。
对已经出现心律失常疾病的患者而言,减少发作非常重要,这就离不开合理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抗凝药物治疗等。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心脏起搏器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等。治疗目标为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随着研究和认识的发展,治疗目标逐步从控制心律失常本身转移到整体生活的改善。
实际上,针对心律失常这个难题,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家们从上世纪80代初就已着手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们研制出了抗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稳心颗粒。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淤的作用,能治疗气阴两虚兼心脉淤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烦、胸闷胸痛,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早搏、房颤、窦性心动过速等,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认可。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卫生部心血管防治中心联合进行的首次《中国住院患者心律失常调查》显示“步长稳心颗粒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中,其常规使用频率位居第六,是中国人使用最多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
为了充分证明稳心颗粒的疗效与安全性机理,自2003年始,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国内多个著名心电生理实验室的国内权威专家分别从离子通道的角度对该药进行了深入研究。2007年6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指定药物安全性研究实验室、杰弗逊大学医学院心脏中心实验室的严干新专家亲自主持了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研究。该研究结果于次年5月发表在美国《药理学和治疗学》杂志上,与国内实验室论证形成互证。
© Copyright 2011 厨艺好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00068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