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麻黄6~9克,生石膏12~30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温服,日2~3次。
功效:宣泄郁热,清肺平喘。
主治: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有汗或无汗,舌苔黄,脉数。
制方要义:肺外合皮毛,邪热壅肺,蒸迫津液外泄,故身热汗出。肺主气,司呼吸,热壅于肺,肺气失宣,故咳逆气急,甚则鼻煽。苔黄、脉数为里热之象。若兼表邪未尽,卫气郁闭,可见身热而无汗。
此证中肺气内遏,不能宣达肌表成为热壅的关键。治疗着眼点当给肺热以出路,宣开肺气,清泄肺热,即“宣泄”。方中麻黄辛温,主入肺,宣肺开闭,发表散邪。石膏辛甘大寒,主入阳明,兼能入肺,清热生津兼透肌表。麻黄得石膏之沉降,温散走表之力减弱而专开肺气,石膏得麻黄之宣散,直趋阳明之势得缓而能专清肺热,两味相合,得辛凉宣泄之用。佐用杏仁协麻黄降气平喘,使以甘草,调和于宣降温凉之间。
效用特点:原方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为1:2,临床常用于表证未解,邪热壅肺之证,故立法上为解表清里,表里兼治。从方药配伍的角度来看,方中石膏与麻黄清、泄协同,麻黄与杏仁宣、降相因。全方具有解表散邪、清宣肺热、止咳平喘等效用。
临床应用:《伤寒论》原方治疗肺热之“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后世用于风寒化热入里,或风热犯肺,或肺热复感外寒,见身热、喘咳、苔黄、脉数等证,无论其有汗、无汗,皆可使用本方。王泰林谓之“麻黄乃治喘之要药,寒则佐桂枝之温之,热则加石膏以清之,正不必执有汗、无汗也”。不过临证宜根据证候病机中表闭与肺热的程度,调整原方中石膏与麻黄的配伍比例,以控制全方宣开与清降作用的主次。
用方原理:手太阴肺,司呼吸,主宣降,为水上之源。上连咽喉,开窍于鼻,外通皮毛,与阳明大肠相表里。邪热蕴肺,肺失宣降,热灼咽喉,郁滞皮毛,壅阻鼻窍则可见身热咳喘、咽喉肿痛、鼻渊头痛、肌肤痒疹。如热郁上焦,水道不利,或下移大肠,可见小便不利、或尿少身肿、便秘痔疮等症。本方所治以邪热壅肺为主要病机,有清泄肺热,宣降肺气,解表散邪的作用,引申之兼有清降阳明、通利水道、宣通鼻窍等作用。现代临床本方用于流感、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麻疹合并肺炎、百日咳、荨麻疹、咽喉炎、口疳、鼻窦炎、痔疮、急性肾炎等疾,大体不离其宗。
临证运用经验
1、谨守原方所主病机加减:根据肺热与表郁的轻重,调整石膏与麻黄的用量配比,并酌情加味。如肺热壅盛,壮热汗出者,二味用量比可为1:4~5、如表郁偏重,无汗或汗少,二味用量比可为1:2~3、风寒在表未尽见无汗恶寒者,酌加荆芥、苏叶。风热在表兼见微恶风寒者,酌加薄荷、桑叶等。肺热重,见热甚苔黄,选加桑白皮、黄芩、知母。咳痰黄稠,加栝楼、贝母、桔梗。痰阻气急见喘甚,加葶苈子、枇杷叶。热甚津伤见口渴明显,加知母、花粉、芦根。
2、现代临床随病证加减:
①流感属于寒邪闭表较重见寒热头痛明显,选加柴胡、贯众、葛根、羌活。温毒郁卫,见身热,汗出不畅,加金银花、连翘、薄荷。
②急性气管炎、肺炎因痰热壅肺见咳喘、胸闷痰黄,加黄芩、鱼腥草、葶苈子。咯血加黛蛤粉、大青叶。小儿麻疹合并肺炎见发疹、咳喘身热者,可以竹叶、薄荷代麻黄,加银花、连翘、桑皮。
③急性咽喉炎属肺热上壅见咽痛喉肿,加射干、桔梗、锦灯笼。急性鼻窦炎属于肺热壅窍,兼有风寒加细辛、葱白、白芷。兼风热加薄荷、连翘、苍耳子。痰热加制僵蚕、浙贝母、鱼腥草。
④荨麻疹属肺热郁表见全身痒疹,咳嗽脉浮,加浮萍、乌梢蛇、丹皮。风热加牛蒡子、蝉衣,风寒加荆芥、防风。夹湿加白鲜皮、苦参。血管神经性水肿加桑白皮、赤小豆、茯苓皮。寻常痤疮见呼出气热、脉浮,加连翘、白蒺藜、皂角刺、地肤子。酒糟鼻见鼻头红赤,加生地、白花蛇舌草、制僵蚕、大黄。
⑤痔疮属于肺热移腑,见大便秘结加赤芍、大黄、栝楼仁。肛门出血加地榆、荆芥炭、槐花炭。痔核嵌顿加升麻、当归、枳壳、黄芩。
⑥急性尿路感染属肺热下移膀胱,见身热咳嗽、尿热淋涩不畅,加车前子、黄柏、凤尾草。急性肾炎属于上焦热郁,水道受阻见尿少肢肿、胸烦咳嗽,加桑皮、石苇、车前子。
总之,本方运用应以肺热郁滞或壅盛,见身热,或口鼻气热,咳嗽喘逆,苔黄,脉数为主要依据。风寒或痰湿咳喘见苔白或白腻者、阴虚咳喘见舌红苔少者均忌用。
© Copyright 2011 厨艺好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0006802号-6